冷拉(cold-drawing)是热塑性纤维制备过程中的一个常见工艺。不过,如果在聚合物纤维中间放一根脆性的芯,再进行拉伸,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?中佛罗里达大学Ayman F. Abouraddy教授课题组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:不同材质的芯会拉断形成长径比固定的均匀短棒。这一发现发表在近期的《Nature》杂志上。(Controlled fragmentation of multimaterial fibres and films via polymer cold-drawing. Nature, 2016, 534, 529-533, DOI: 10.1038/nature17980)

图片来源:Nature Publishing Group
我们在生活中通常有这样的经验:如果将用力拉一个透明塑料袋,你会发现,拉伸过程中袋子中部会变细,同时也会变得不透明,这两个现象就是热塑性塑料拉伸过程中的“细颈化(necking)”与“应力发白”现象。同样,“细颈化”过程也会发生在热塑性纤维的拉伸过程中。在纤维制备工艺中,初生纤维可以通过冷拉过程提高聚合物链的取向度及结晶度。上述工艺早已被广泛的用于工业生产中,而这一力学过程也被研究的较为透彻。不过,Abouraddy教授课题组可谓是另辟蹊径,他们把脆性材料的细芯放进聚合物的皮层中,制备成了复合材料纤维,然后就这么简单一拉,发现了一个十分奇妙的现象:聚合物纤维中的脆芯断裂成了尺寸一致的短棒。这一现象具有很强的普适性,他们在多种材料中都重现了这一奇妙的现象,聚合物包括聚醚砜、聚碳酸酯、聚醚酰亚胺、聚砜等等热塑性聚合物,而脆芯包括硒化砷玻璃、硅、锗、金、聚苯乙烯等等。

图片来源:Nature Publishing Group
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吧。首先,对于同一种芯材来说,无论芯材的直径有多少,最后得到的短棒均具有一致的长径比;其次,对于不同的芯材来说,短棒的长径比则与材料的杨氏模量的平方根成正比;最后,短棒的长径比与聚合物“细颈化”过程与长度无关。

图片来源:Nature Publishing Group
那么,这一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?研究者通过模拟计算了拉伸过程中纤维上的应力分布于变化过程。随着拉伸的进行,细颈的出现伴随着芯材的断裂,这是由于应力集中于细颈处。随着拉伸的进行,细颈不断的扩展,脆性材料也在肩颈处以一定的长径比发生断裂。同时,断裂的短棒之间形成空隙,使得短棒之间彼此分离。

a)细颈化过程中的可控均匀断裂,b)无细颈化过程的随机断裂。
图片来源:Nature Publishing Group

纤维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分布。图片来源:Nature Publishing Group
除了纤维状的芯材,带状的芯材也可以在拉伸过程中形成均匀的线状材料。研究者还将多股芯材放进纤维之中同时拉伸(4000根芯,直径500 nm),通过拉伸造成芯材的可控断裂,再将聚合物溶解,即可大规模的制备均匀的纳米棒,该法具有较强的工业化应用的前景。此外,如果对拉伸后的聚合物进行热处理,释放拉伸过程中的应力,则会发现纳米棒又重新恢复成之前的状态。

图片来源:Nature Publishing Group

图片来源:Nature Publishing Group
这个有意思的现象可能在制备三维纳米结构阵列、开发动力学和热可逆伪装、制造用于高灵敏度生物检测的大面积超表面等方向有应用潜力。
http://www.nature.com/nature/journal/v534/n7608/full/nature1798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