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欢迎来到中华试剂网 购试剂 买耗材! [请登录][注册有惊喜]

货号快速下单 | 签到送积分   | 会员中心 | 客服热线:400-021-2765

革兰氏染色法

2021/2/24 15:18:53  作者:娜娜


 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,1884年由丹麦医师、细菌学家汉斯·克里斯蒂安·约阿希姆·革兰氏(Hans Christian Joachim Gram,1853-1938)创立。革兰氏染色原理尚不肯定,可能与细菌所带核糖核酸、细菌壁结构通透性、等电点等因素有关。
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,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。
   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,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,乙醇脱色时,肽聚糖脱水使孔径缩小,故保留结晶紫-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,呈紫色。
   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、外膜层类脂含量高、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,脱色后类脂外膜迅速溶解,缝隙加大,结晶紫与碘复合物溶出,因此乙醇脱色后再经番红复染,呈红色。
影响染色结果原因:
1、过于密集的细菌,常常呈现假阳性。
2、如脱色过度,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;而脱色不够时,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。
3、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,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,或已死亡及部分菌体自行溶解,都常呈阴性反应。
   

 

特美汀(新型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) 4697-14-7 C15H14N2O6SNa2   我要购物
上一篇:卡拉胶的用途基本信息介绍 
下一篇:琼脂粉和吉利丁粉有什么区别